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在你眼里,什么是教育公平?
是教师资源的公平分配?
还是硬件设施的统一部署?
亦或者坚决取消校外培训机构?
这些好像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部分,但又无法完全实现教育公平。
要想实现教育公平,还得需要从教育公平的底层逻辑出发。
那么,教育公平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?中国教育公平的核心在于反垄断和防堵塞!
反垄断,反的是有钱人,垄断学校和老师!防堵塞,防的是社会上升通道被堵塞!
教育公平需要剔除人为因素
在美国,你没钱上课外辅导班,对不起,那是你的问题。
相比较中国,美国压根就不存在什么“义务教育”,你愿意去公立学校,国家会培养你,如果你不想去,也没人管。
所以美国有两个特征,穷人可能根本没咋上学,最富的那些人也可能根本不去学校。
比如那个搞特斯拉、搞火箭的埃隆·马斯克,自建Ad Astra学校(拉丁语名言“坎坷之路,终抵群星”),找了一堆老师教自己的娃。
如果本着“顺其自然”的态度,那么这个世界的自发趋势便是:优质资源和财富会自发不断向顶层集中。
追求公平的本质就是对抗这种趋势,过程会非常痛苦而且充满波折,我国恰好对公平这一目标非常在意。
从现在的情况来看,教育部后续可能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政策手段,来抑制教培机构。
通过种种手段,让大家想补都没得补,强行把大家往一个赛道上摁。
家长慢慢形成不补课的共识后,家庭教育经费开支才能缓慢降下来,说不定能不那么卷。
放眼当今世界,这是绝无仅有的,你看美国好老师都在好学校里,好学校都在好学区里,好学区的房子,只有富人住得起。
所以他们的孩子在这里接受精英教育,而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在快乐教育中成为一个平庸的人。
他们的现实就是有钱人垄断了好学校和好老师,上升通道被堵塞,最终各种问题就会呈井喷式爆发,各种问题就会被激化。
回看,我国的教育,咱们应试教育的最为重要目的就是筛选!
筛选谁去当科学家,谁去做工程师?谁去工厂当技术工人?谁去……
孩子在学习了相同的知识之后,靠自己的能力。
国家对人才的分层,让他们去接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,这种平衡才是对整个社会最有利的。
但是学区房似乎在破坏这种平衡,从前你得买下优质小学附近三公里以内的房子才能上这个学校,区域范围小,房子少,买的人多,那可不得把价格炒上去了。
现在小学区变成了大学区,20公里范围内的孩子都有机会抽签入学,房子供应量增加了几十倍,供大于求,价格必然雪崩。
被校外教培机构挖走的老师
再然后就是教育培训机构,这些机构是没有能力培养老师的。
对于他们来说,最高效的办法就是从学校挖老师,好老师的工资待遇两倍三倍,甚至有些老师很厉害,教培机构出十倍工资再加提成,这对于老师来说,很难不心动吧。
俗话说得好:”羊毛出在羊身上“
教培机构的老板才不傻,很厉害的老师请来后,他们就会将高额的成本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。
”XXX名师,12节语文专项突击课,15800元,仅限10名“
”来自XXX的名师,高考数学突击营60天,100000元,共计4个班级,每班仅限20“
”XXX老师,连续三年押中语文高考作文,15节课时让你轻松面对写作,仅需8800元“
……
看懂了没,这就是教培机构的骚操作,机构老板永远有赚不完的钱。
而家长呢,多花几倍的学费,才能够遇到好的老师了,钱包不停地”减肥“。
这个竞争是永无止境的,是恶性的!
因为总有家长愿意出更高的费用,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。
如此一来,优质教育资源就被有钱人垄断了,现在的韩国就是这样,一对一的家教永远只能出现在有钱人的家里。
所以呢,双减政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恶性竞争。
但是话说回来,有钱的家庭当然有优势啊,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。
你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,从小带她出国见世面,跟美国人聊天,你更舍得为她花精力和时间。
孩子他爸就以工作忙为借口,对孩子学习的不闻不问,考的好了就夸”我娃真聪明“,考的不好了就责备”你咋考成这样子了“,然后骂上几句教育不公平,你觉得合理吗?
国家要做的教育公平,从来都不是让某些父母不劳而获。
教育的相对公平的意思是,核心教育资源没有被垄断,孩子的上升通道没有被堵塞。
就这一点来讲,咱们国家做得已经非常到位了。
再说说让孩子上职业技术院校这个事儿。
首先,职业技术大学和本科大学是同等层次的。
没有孰优孰劣,只是教育重点不同。
在大多数父母看来,孩子考上985、211,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,然后赚票子,结婚生子,过上体面的生活。
这样的想法有问题吗?没有!
但是这套想法在2021年后不成立的,为什么?
举个例子:我们穿越到1999年,看看那个时候的大学生。
在那个时候中国大学开始扩招,中国互联网企业在2000年,正式开始爆发。
那个时候大多数孩子大学毕业之后,凡是能够进入到互联网公司,认真干几年便能够较为轻松首付一套房。
然而,这样的时代不可能一直持续,要不然社会就没办法发展。
我们再将目光放到当下,今年以来,阿里&腾讯先后被罚,美团、百度跟着暴跌。
就在今年的7月26号,香港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份股总市值一天蒸发了超过一万三千亿港币。
互联网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了,反推回去,父母们的上好学、去好公司、挣票子的逻辑也就行不通了。
换条路才是对孩子正确的选择
2021年,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909万人,而整个市场的资源是有限的。
那么在这909万大学生,又有多少人,找不到工作呢?这个数字你不敢想!
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都在告诉你:”条条大路通罗马,何必挤上独木桥。”
换哪条新的路是这样的?
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:大学培养的人都是什么样的?简单来说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是高精尖人!他们会在军工科研、生物医学、科技技术上崭露头角!
说到这里,有些人不经要发表感言:“职业技术类大学培养出来的就不是人才!“
职业技术类学生被很多人无法接受,这其实是一种偏见!
其实,装修过新房的人应该有所体会,什么水电工油漆工贴瓷砖的,那工钱一个比一个高。
有的甚至忙得跟大爷似的,需要你耐心排队等他,现在很多技术工人赚的比一般大学生多,甚至赶超事业单位的工资也不稀奇。
女生则是护理行业美容美甲之类的,现在卫校出来的护士跟本科普通医生收入相比也差不了多少。
说实在的,学历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地位体面的象征吧,但它其实无法给大部分人带来百分百坚定充沛的回报,也就是钱。
因为他们是中国制造更进一步的生力军,你得知道,面对危机时,制造业才是定海神针。
就拿2020年在疫情控制这件事情上来说,放眼望去,整个地球除了中国之外,只有德国做得还不错。
究其原因就是在我们两个国家拥有强大而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!
疫情期间,五菱喊出”人民需要什么,五菱就造什么“,怒产口罩,在它的带领下,比亚迪,广汽也纷纷加入。
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火神山医院,由中建三局、中国中元公司、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、武汉华胜工程建设科技等多部门共同协同下10天完成建设和验收。
……
有人说这是出于中国是基建狂魔的称号
哪有什么“基建狂魔”, 只有争分夺秒的“生死时速”。
能够在疫情这段时间内生产大量的防疫和检测用品、社会秩序恢复得好,工厂机器不停转,那出口订单自然来不停。
而且从国家竞争的层面看,在这次疫情中,我国的制造业获得胜利。
然而在未来,那时的比拼,拼的就是高端制造业。
当前中国芯片自给率仅仅只有15%,中国企业的利润正在被大肆收割,于是国家提出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百分之七十。
2021年3月,官方再次强调,要大力扶持芯片产业,紧接着,五月份职业教育法案迎来了大修改。
他提出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该具有同等重要地位,要以举国之力扶持职业教育,给制造业提供更多技术人才。
孩子成才的新逻辑是往制造业去,也只有往制造业去,他才更有可能享受到时代最大的红利。
写到最后:
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筛选,但是你不要把它理解成是一个机器在挑肥拣瘦,差的或者不好地直接丢进垃圾堆。
中国的教育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尝试,找到自己的天赋。
各种人才都要去到适合他的地方,那就是最理想的情况。
毕竟跟鸡蛋比起来,一个人的评价标准要复杂得多!
没有一无是处的人,只有干错职业的人才!